?物流外包讓企業資產更輕、庫存更低、運作更專業、總成本降低的同時,也會為其運營帶來一定的風險。
2013年4月,上海某公司(美資)從德國進口設備,因為設備超高,走的是開頂柜方式運輸。貨物到達上海港,公司船務清關后安排第三方拖車公司前往碼頭拖柜。在多方比價后,最后選定報價較低的一家拖車公司。在承運過程中司機為節約高速過路費,選擇夜間市區行車,結果由于過高的設備卡在了市區高架橋的限高路段,司機棄車而逃,交警部門按圖索驥找到該企業,前后罰款、賠償、德國專家維修等費用耗費150余萬元。待追究拖車公司責任時,發現車是報廢車,車牌是套牌。
因此,在企業的非核心物流業務外包時,應建設有“第三方物流”(3PL,THIRD-PARTY LOGISTICS的選擇、管控、評估管理體系。
第三方物流即合同物流,是指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間商提供的服務。服務包含中間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內,提供企業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務。
事前,如何選擇?
3PL的后期合作是否順暢,前期的選擇很重要。作為貨物托運人,要找到合適的承運商,首先要明確自己的需求。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物流服務?需要哪些關鍵職能?期望目標是什么?如,“大路貨”或長生命周期產品成本優先考慮,少批量創新性產品速度是關鍵。企業需要結合需求設計出符合自己的3PL選擇標準。
此步驟有個誤區是,選擇時企業總是偏向挑選最大的、品牌最好的供應商,這其實犯了單向看問題的錯誤。企業還需要從供應商的角度來分析——如果企業體量不大,優秀的3PL只能將其列為C類客戶,資源自然向優質客戶傾斜。
了解供應商的客戶評判標準很重要,只有價值訴求點重疊程度高才是最好的合作伙伴。所以,選擇遠遠比后期的努力更重要。
首先,成本控制需要技巧。
目前,市場大多企業都是采用貨比三家、價最低者得的方式選擇供應商。這樣容易造成市場惡性競爭,供應商的服務水平得不到保障,增加了企業的運營風險。
如一家朋友經營的電商企業所采用的策略,在包裹的配送成本上沒有利用自己的送貨量大與供應商討價還價,而是與快遞公司探討如何共同創造降本空間——雙方合作延長了電商的包裝生產線,在電商倉庫就按區域分類,轉運到快遞公司,直接裝車發運。通過提前集包,優化了流程,一個包裹可省成本3元。其他策略還有對各種貨物進行運輸需求整合及運輸路線優化、在不影響運輸質量前提下進行并車混裝,達到整合的目的,實現規模經濟。
其次,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
安全,對于高價值物資更加需要重視。深圳一家珠寶公司老板吐露心聲,在貨物發出直到客戶簽收過程中心都是懸著的。如果是冷凍產品,托運人也擔心運輸過程溫度是否合適。
要想成功解決此問題,通過物流監督工具讓物流全程可視化是目前最先進的做法。運用移動互聯網、GPS、GIS、RFID、溫控傳感器等技術,讓物流全程透明化,處于可監控狀態。企業可將3PL是否擁有這樣的管理硬件作為首選標準。
最后,控制3PL服務的穩定性。
想叫車的時候沒車派,承諾的車不能準時到指定地點裝貨時,好多企業都是找備胎,A家沒車找B家,B家沒車找C家,問題是在旺季的時候,如法定節假日前后或月末時,可能發生A、B、C都沒有車的情況??梢妭涮ゲ皇橇疾撸幈芘c預防才是王道。
除了前期合同約束、停車場位置要求外,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共享的車輛需求計劃,企業可讓運輸部門制訂出未來3天的用車計劃來做規劃。如美國HA公司一定會為主要合作伙伴提供未來一周滾動的車輛資源計劃,在當天12:00前確定次日具體的用車計劃,如果有調整,也只是在主計劃基礎上微調,影響不會太大。如是計劃內延誤,直接影響關鍵績效指標KPI,直接關系到3PL收益。
前期評估的是能力,后期評定的是績效。評估的目的是要不要和3PL合作,評定是決策要不要繼續和該3PL合作。同時,評定供應商也是管理提升的有效手段,找到差距,持續改善。3PL 如何評,標準如何定,需雙方達成共識形成標準,寫進合同。評定標準一方面要通俗具體可執行,另一方面要保證供應商操作人員理解,便于操作。
2013年4月,上海某公司(美資)從德國進口設備,因為設備超高,走的是開頂柜方式運輸。貨物到達上海港,公司船務清關后安排第三方拖車公司前往碼頭拖柜。在多方比價后,最后選定報價較低的一家拖車公司。在承運過程中司機為節約高速過路費,選擇夜間市區行車,結果由于過高的設備卡在了市區高架橋的限高路段,司機棄車而逃,交警部門按圖索驥找到該企業,前后罰款、賠償、德國專家維修等費用耗費150余萬元。待追究拖車公司責任時,發現車是報廢車,車牌是套牌。
因此,在企業的非核心物流業務外包時,應建設有“第三方物流”(3PL,THIRD-PARTY LOGISTICS的選擇、管控、評估管理體系。
第三方物流即合同物流,是指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間商提供的服務。服務包含中間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內,提供企業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務。
事前,如何選擇?
3PL的后期合作是否順暢,前期的選擇很重要。作為貨物托運人,要找到合適的承運商,首先要明確自己的需求。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物流服務?需要哪些關鍵職能?期望目標是什么?如,“大路貨”或長生命周期產品成本優先考慮,少批量創新性產品速度是關鍵。企業需要結合需求設計出符合自己的3PL選擇標準。
此步驟有個誤區是,選擇時企業總是偏向挑選最大的、品牌最好的供應商,這其實犯了單向看問題的錯誤。企業還需要從供應商的角度來分析——如果企業體量不大,優秀的3PL只能將其列為C類客戶,資源自然向優質客戶傾斜。
了解供應商的客戶評判標準很重要,只有價值訴求點重疊程度高才是最好的合作伙伴。所以,選擇遠遠比后期的努力更重要。
首先,成本控制需要技巧。
目前,市場大多企業都是采用貨比三家、價最低者得的方式選擇供應商。這樣容易造成市場惡性競爭,供應商的服務水平得不到保障,增加了企業的運營風險。
如一家朋友經營的電商企業所采用的策略,在包裹的配送成本上沒有利用自己的送貨量大與供應商討價還價,而是與快遞公司探討如何共同創造降本空間——雙方合作延長了電商的包裝生產線,在電商倉庫就按區域分類,轉運到快遞公司,直接裝車發運。通過提前集包,優化了流程,一個包裹可省成本3元。其他策略還有對各種貨物進行運輸需求整合及運輸路線優化、在不影響運輸質量前提下進行并車混裝,達到整合的目的,實現規模經濟。
其次,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
安全,對于高價值物資更加需要重視。深圳一家珠寶公司老板吐露心聲,在貨物發出直到客戶簽收過程中心都是懸著的。如果是冷凍產品,托運人也擔心運輸過程溫度是否合適。
要想成功解決此問題,通過物流監督工具讓物流全程可視化是目前最先進的做法。運用移動互聯網、GPS、GIS、RFID、溫控傳感器等技術,讓物流全程透明化,處于可監控狀態。企業可將3PL是否擁有這樣的管理硬件作為首選標準。
最后,控制3PL服務的穩定性。
想叫車的時候沒車派,承諾的車不能準時到指定地點裝貨時,好多企業都是找備胎,A家沒車找B家,B家沒車找C家,問題是在旺季的時候,如法定節假日前后或月末時,可能發生A、B、C都沒有車的情況??梢妭涮ゲ皇橇疾撸幈芘c預防才是王道。
除了前期合同約束、停車場位置要求外,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共享的車輛需求計劃,企業可讓運輸部門制訂出未來3天的用車計劃來做規劃。如美國HA公司一定會為主要合作伙伴提供未來一周滾動的車輛資源計劃,在當天12:00前確定次日具體的用車計劃,如果有調整,也只是在主計劃基礎上微調,影響不會太大。如是計劃內延誤,直接影響關鍵績效指標KPI,直接關系到3PL收益。
前期評估的是能力,后期評定的是績效。評估的目的是要不要和3PL合作,評定是決策要不要繼續和該3PL合作。同時,評定供應商也是管理提升的有效手段,找到差距,持續改善。3PL 如何評,標準如何定,需雙方達成共識形成標準,寫進合同。評定標準一方面要通俗具體可執行,另一方面要保證供應商操作人員理解,便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