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進入下半場,數字化競爭中突顯了供應鏈競爭,合同物流又一次進入市場熱議的話題。物流行業和資本產業開始重新關注合同物流,新三方、新基建等新概念涌動。因此,本文我將從個人角度梳理一下合同物流的基本邏輯,推演合同物流的發展方向,還請大家指正。
?
合同物流的概念
?
合同物流是與訂單物流相對應的概念,是企業物流外包的產物。
制造企業或銷售企業為了聚焦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而將其物流業務以合同的方式外包給專業的物流公司。這就意味著,本來是企業內部的分工,轉變成了企業之間的分工。這是分工的深化,更深化的分工能帶來更高的物流效率,但也意味著交易鏈條的延長,會增加交易費用。
因此,這要求合同物流服務商的能力,要比企業內部物流部門的能力強;合同物流服務商的成本,要比企業內部物流部門的成本低;也要求合同物流服務商的信任度,不能比企業內部物流部門低的太多;合同物流服務商與企業其他部門的溝通效率,不能比企業內部物流部門的溝通效率差距太大。
換句話說,企業物流外包雖然在信任度和溝通效率上多付出了成本,但物流服務能力提升和物流成本下降所帶來的收益要能夠大于這部分成本;只有這樣企業才會選擇物流外包,才會使用合同物流。
?
合同物流的特點
?
對于物流行業來說,專業化、標準化的運營才能提升效率。所以,物流行業的服務產品越來越細分:如運輸公司細分為整車、零擔,零擔公司再細分為大票零擔、小票零擔,小票零擔又細分為大件快遞和行業零擔等等,專業的公司做專業的事。
對于貨主企業來說,有采購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等,有倉儲、關務、整車、零擔、快遞、配送等需求,需要能有提供一攬子服務的物流服務商。
貨主的需求邏輯,和物流公司的效率邏輯不一致。專業物流企業都是只能提供優勢的單項或多項服務,幾乎沒有一家物流企業自己具備所有服務項目的運營能力,并在所有服務項上都有優勢。因此,合同物流企業應需而生。
合同物流企業通常是輕資產模式,具備資源整合和集約交付能力,逐步取代企業內部的物流部門,組織各種社會優勢物流資源,滿足企業生產和流通的各種物流需求。
?
合同物流的價值創造
?
一般來說,合同物流能在以下幾個方面創造價值:
一是物流資源采購。社會上物流資源很多,不同的資源有不同的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而去了解和調研社會物流資源是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的。中小規模的生產和流通企業的整體物流費用不高,不值得去花代價去調研大量的社會物流資源。而合同物流企業花代價去了解掌握社會資源,可以為多家生產和流通企業所用,成本效率比較高。
二是降低集采成本。一方面,相對比單一制造和流通企業,合同物流企業服務多家制造和流通企業,可以對物流資源進行集合采購,通過規模效應來降低采購成本。另一方面,合同物流企業協同多家貨主企業的物流需求在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的差異,可以削峰填谷,復用資源,提升柔性,以降低物流運營成本。
三是物流解決方案。專業化、標準化的物流運營,不能直接滿足貨主企業復雜的、個性的物流需求,需要合同物流企業根據貨主企業的服務要求,將物流運營分解為合適顆粒度的標準模塊,再將這些標準模塊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拼裝起來滿足貨主的復雜需求和個性化要求。這些分解的方法和拼裝的方法,一般稱為物流解決方案。
四是物流運營協調。貨主企業的物流運營涉及多個物流資源在多個環節進行不同的操作,各資源、各環節、各崗位之間的配合和協作容易出現異常,直接影響運營效率和服務確定性,需要合同物流企業統一進行協調和處理,以為貨主企業提供符合要求的物流服務的集約交付。
?
- 4-
合同物流的局限
?
合同物流發展的局限,實質就是企業物流外包的制約因素。
一是信任。合同物流與企業內部物流部門相比,最大的局限就是信任。因為當制造和流通企業把物流外包后,實際上就面臨著巨大的機會主義行為風險;而且,合同物流服務粘性越高,機會主義行為風險越大。
化解機會主義行為風險的主要措施有:基于交易行為之外的信任、重復博弈、交易的可替代性等。這也就是合同物流注重關系營銷的原因,即通過關系營銷,建議交易行為之外的信任。
反之,這也是企業不會輕易更換合同物流服務商的原因:雙方有建立在重復博弈基礎的信任;也是一般情況下制造和流通企業會選擇多個合同物流服務商的原因:增加交易的可替代性。
二是溝通。制造和流通企業內部的物流部門,和采購、生產、銷售等其他部門之間有著共同的底層利益一致性和企業文化一致性,很多問題不用說得很清楚就能相互理解,溝通效率比較高。而合同物流是另外一家企業,其與貨主企業的其他部門缺少互相理解的基礎,很多事情需要清晰界定和反復溝通才能達成共識,溝通效率偏低。
溝通效率低,一方面導致貨主企業其他部門認為合同物流服務商配合不夠、反應遲鈍、不確定性增加,另一方面導致合同物流服務商會加大運營的安全系數,成本增加。
?
- 5 -
合同物流的競爭
?
在市場上,合同物流服務商面臨三個方面的競爭:貨主企業內部的物流部門、重資產的物流運營企業、合同物流企業之間。
首先,在信任方面,有很多合同物流企業把競爭優勢建立在關系營銷方面,利用關系營銷建立信任,從而擴大市場份額。一方面,關系營銷本身成本很高,而且不確定性很大;另一方面,隨著未來企業的競爭是供應鏈的競爭的理念的興起和普及,以及供應鏈和物流在貨主企業內部地位的上升,企業的管理層越來越關注供應鏈物流,關系營銷的作用也就越來越小。
其次,在物流資源采購方面,這個競爭優勢是個信息問題,賺的是信息不對稱的錢。隨著物流資源信息化的進程加快,物流資源市場越來越透明,大家都可以隨時掌握大量物流資源市場信息。因此,這一塊就不會再有優勢可言,可以創造的價值越來越少。
再次,在降低集采成本方面,如果只是通過資源集采和資源復用來降低物流成本,那么合同物流就很容易受到重資產物流企業的挑戰。合同物流本來就是采購的重資產公司的資源,重資產物流公司在更大范圍來組合需求,更容易實現規模集采和資源復用的成本降低。
最后,在物流解決方案方面,看起來這是個技術活,好像能建立競爭優勢,但解決方案是很少快速變動的,而且是容易培訓和學習的;因此,解決方案實際上是類似咨詢類服務。社會上也有不少專業的物流解決方案咨詢公司,大家都可以找專業咨詢公司進行方案設計,貨主企業也可以將解決方案和物流運營分開招標。再說,就算是解決方案能夠中標,咨詢類服務的收入規模也做不大。
?
- 6-
合同物流的核心能力
?
?
對于合同物流來說,資源采購和解決方案都不能建立起核心競爭力,就只能在物流運營上尋找競爭優勢。
一般來說,物流運營涉及到關、倉、運、配等多環節、長鏈條、廣區域的運營網絡。物流運營的效率,我們可以基本分為兩種效率:“點效率”和“間效率”。
“點效率”,即物流運營網絡中每一個節點自身的運營效率;由重資產的物流企業通過技術升級來提升人效、坪效、車效等?!伴g效率”,即物流運營網絡中各個節點之間協同和配合的效率。
合同物流的核心競爭能力,應該是也只能是提升物流運營的“間效率”的能力。
?
- 7 -
合同物流的方向
?
?
合同物流企業需要處理兩種“間”:一種是物流運營與貨主和收貨人之間,一種是關、倉、運、配等物流運營各環節之間。
影響“間效率”主要有兩類因素:一個是有沒有合作的意愿,屬于管理因素,可以通過調整管理機制和管理策略來改善;另一個是有合作意愿但不知道怎樣協同,屬于技術因素,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的提升來改善。
第一,與貨主之間。合同物流與貨主之間首先是信任。合同物流對貨主,一個是要增加自己的除成本以外的可替代性,也就是自己為貨主干的活,除了便宜別人做不到,服務內容和服務質量有很多競爭者都能做;另一個是品牌建設,知名品牌意味著信譽,經過了重復博弈的檢驗;還有一個是增加可視化和透明度,將運營各環節的全過程的實際情況實時展現給貨主。
第二,與收貨人之間。讓客戶的客戶滿意,就是讓客戶滿意。合同物流可以借鑒To C服務中的消費者點評系統,建立合同物流收貨人評價和評分機制,及時收集收貨人的意見和建議,增加與收貨人的溝通頻次和溝通效率,提升收貨人的心理滿意度。
第三,物流運營各環節之間。在管理方面,可以通過細顆粒度的標準化運營,格式統一的標準化接口,精細化的權責界定,模糊產權的保險機制,互相制約的人質機制、自激勵的異常協調機制等,提升各環節之間協作意愿。
比如在技術方面,通過物流資源數字化、物流動作數字化實現合同物流過程數字化和可視化,通過SOP和S&OP來實現運營各環節之間的資源計劃協同,通過AI和自動化技術來提升監控和異常處理效率。
隨著互聯網對產業經濟的滲透,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合同物流將更多地承擔起提升B端物流效率的重任。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心和關注合同物流,也希望合同物流企業家們能抓住新的發展機遇,創造出合同物流的新模式、新技術和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