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半年已過,這半年物流行業各路豪杰動作頻頻,令人眼花繚亂。國企混改,中國鐵路、中國郵政、東航物流紛紛從社會引入“外援”;韻達、中通、百世、圓通、德邦、順豐、京東物流等紛紛成立新公司,加碼供應鏈;如風達停擺、國通停工、安能快遞“轉型”,亞風面臨停牌境地;快運領域從壹米融資到與優速抱團,從包倉到計泡系數調整,價格戰殺紅眼,各路玩家紛紛加入戰團,再到順豐快運品牌亮相。但仍然有新人s不畏艱難險阻,挾雷霆萬鈞而來。
?
一、攪局者有誰?
?
騰訊——3月26日,騰訊官方發布消息稱,微信正式上線物流助手界面功能,顧客能通過微信收到物流信息,商家也能同時對接多家物流公司。
?
拼多多——4月24日,拼多多發布2018財年年報。與此同時,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發布了公司上市以來的首封股東信。信中,黃崢披露拼多多推出的物流電子面單系統,在短時間內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第二大電子面單系統。
?
加多寶——5月8日消息,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加多寶(中國)飲料有限公司新增投資項目,于5月6日成立北京大運通泰物流有限公司,所屬行業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瓜子二手車——5月14日消息,據企查查數據顯示:瓜子二手車母公司車好多舊機動車經紀(北京)有限公司新增對外投資,成立車好多物流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小米——6月29日消息,據中國商標局發布的公告顯示,“小米快遞”商標已注冊成功。
?
內行玩門道、外行湊熱鬧,也許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的人入局,帶來各種全新的玩法。
?
?
二、為什么攪局?
?
一千個新玩家,有一千個理由。歸納起來不外乎以下兩條:
?
1、重要。物流是商業的發動機,新零售需要更高效的物流來支撐,布局新零售,物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
2、需要。眼見阿里及菜鳥對通達百世成功布局,在快遞中低端市場,CR5的市占率已經達到85%的較高水平,在強消費性的電商件來說,通過正常渠道出現新玩家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這就意味著京騰系在物流上要受制于人,“京天大戰”把天天、圓通、百世排斥在外,但京東至少目前仍然無法將中通、申通、韻達等與菜鳥強關聯的企業都排除,所以騰訊、拼多多想要在物流上有所作為就可以想見了。御用的“如風達”走進了歷史的故紙堆,將年千萬的訂單整合一下,不管是親自操刀還是類似物流部來對第三方進行監管,“小米快遞”都出于自身的需要。不管是從節省成本還是要打其他的牌,物流也許是一個賣點,或者看上去很美,根本不明白里面的水到底有多深,其他的企業攪局物流也是從需要出發的。
?
三、如何突圍?
?
任何一個沒有形成絕對壟斷的行業,從來都不缺乏“攪局者”。物流行業也是一樣,理論上都有成功的可能。但縱觀近十年來,鮮有外行能殺出重圍,闖出一片天地的。當然也有例外,比如百世。
?
百世原始股東有阿里、富士康。首先是格局夠高、方向明確,其次是在人才的整合與培育能力獨樹一幟,在成長的路上一直不乏資本助力。起初以項目物流切入行業,繳了三年學費,直到2010年收購匯通快遞才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中途也走了不少彎路,個中艱辛,只有創始人體驗最深刻。
?
更新的玩家想要突出重圍,必須從以下方面入手:
?
1、賽道的選擇。快遞顯然已經沒有機會了,小票零擔的門票也已經售空,車貨匹配、城際整車與同城配送方面已然有了絕對的巨頭,如果還有最后一塊掘金賽道,只能是大票零擔,對百萬家的專線、三方企業的整合。

2、時間窗口。切入的時機早晚與付出的代價成反比,切入得越早,可供學習或成長的時間越久,付出的成本相對較小。越往后切入,在以上領域,新起的企業去PK已然成型的巨頭,勝出的機會不大,除了收購沒有更快的途徑。
?
3、流量轉換。有流量的企業跨界或許還有機會,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不掌握流量只能選擇更小眾的賽道,去特色市場去耕耘。即使有流量,無法有效轉換成貨量并通過運營能力粘住客戶,幻想簡單的聯邦制、松散的聯盟,甚至一張電子面單,永遠無法有效掌控一家物流企業。
?
4、把握趨勢。或者像準時達一樣,利用已有的全球工廠,順勢而為,在供應鏈上布局成功的機會會更大一些。
?
各家大玩家想在物流領域上開疆拓土,縱橫捭闔,無論是出于自身戰略布局的考慮還是不失時機卡位“占坑”,新玩家帶來新玩法,是騾是馬,不拉出去遛遛,總會有人心有不甘,不管怎樣,行業熱鬧總會顯得生機勃勃一些。
?
?
?
?
?
?
?(如有版權問題,請通知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