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開個頭,談談我們十分熟悉但又不經常深究的一類物流課題,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的起源。
首先,我們通過下面的小圖片看看我們熟悉的物流,正向物流,以網購為例:
東西通過不同的交易形式,從商家送到最終消費者,這一物流活動在如今社會幾乎人人都有參與,喜聞樂見。
好了,那么逆向物流呢?他長什么樣?
從哪里開始,回到那里去。退貨,就是最為普遍的一種逆向物流。怎么樣,各位讀者,是否也參與過呢?
那么,逆向物流的起源,絕對不是退貨這種商業社會的產物,而是來自于原料回收及產品或者零部件的在利用這一過勞的活動。傳統上,回收的主要動因在于資源的匱乏。然而,技術的進步導致更多廉價的原料的出現,同時也是西方社會進入了一種大量消費,大量拋棄的時代,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20世紀70年代以來,歐美科學家相續發表的研究報告,從不同的角度將人類對生存于環境的認識推向了一個新境界,即可持續發展的境界。而我國今年來也提出了類似的口號,只不過晚了人家幾十年。
在隨后的10年里,環境問題成為學者,政治家,媒體等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回收(recycling),在利用(reuse),資源縮減(resource reduction),環保制造(environmentalmanufacturing),綠色產品(green production)等名詞術語開始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
到了20世紀80年代,發達國家越來越重視廢舊物品的重新利用,甚至歐洲的一些國家通過立法針對產品和原料進行正確的回收。美國利用稅收工具增加企業亂扔垃圾及垃圾填埋的成本,跨州運輸廢物的費用也成倍的增長。到了近幾年,許多實例證明:回收活動不僅具有環境方面的價值,還能創造巨大的經濟利益和價值增值,例如大家都聽說的廢舊手機提煉黃金這種新聞。
再加上競爭,營銷或者戰略上的需要,也迫使企業十分慷慨的接受被消費者退掉的貨物,并且再次利用。因此,在目前的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組織承擔起了原料和產品的回收及價值恢復的活動。不難發現,在以上重新利用廢舊物的過程中產生了一種從消費者回到生產商的新型物流,這種與供應鏈傳統物流方向相反的物流就是所謂的“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
來源:汽車供應鏈與物流、JitLog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