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物流行業各種新概念層出不窮,2017也不例外,隨著新零售概念的火爆,新物流、E物流各類物流概念充斥在各種行業論壇上,一排欣欣然的樣子。2017年10月份的十九大報告對供應鏈前所未有的關注,一時間各類解讀供應鏈機會的文章鋪天蓋地。
面對如此紛繁的場景,筆者分享一下關于物流行業發展的一些思考。
我的一個基本觀點,物流是生產服務型行業,不管時代如何發展,技術如何進步,物流的根本屬性不會發生改變。
物流的這個根本屬性就是配套社會生產和消費活動,通過“集散分合”的物流過程,實現貨物的有效流動。那么怎么理解物流的“集散分合”呢?
首先,“集散”強調的是貨物流動的屬性特征;“分合”強調的是物流操作的屬性特征。
集,是指物流過程中的貨物、物品、物資的匯集現象。例如,廠家為了把成品生產出來,需要把成套的零部件匯集在一起;零擔物流公司為了實現規模經濟效益,需要把很多貨物匯集到一起。
散,則是指物流過程中因廣大最終用戶及銷售渠道(收貨人)的分布而自然分散的現象。例如廠家的各級分銷商分布在全國各地,產品的用戶是一個個消費者,自然就需要將商品進行分散。
分,是指物流活動中的拆分、分揀、分撥作業。由于物流的“集散”性質,自然需要通過對訂單的拆分,對貨物進行分揀及分撥處理,從而使得貨物的“集散”變得有序、合理。
合,有整合、合并、統籌的意思,是指物流活動過程中使資源能夠合理匹配的作業,其目的是為了讓貨物的“集散”流動符合經濟效益的原則。例如將多個訂單合并成一個整車的運單;例如輕貨與重貨的配載。
我的第二個觀點。如果我們把握了物流的根本屬性,就能清楚地理解,所有新技術,新模式本身都只是更好實現“集散分合”過程的手段。
因此,真正搞物流的人,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應用各種新技術、黑科技提高物流的運作效率上,而不要放在技術本身上,當然隨著技術進步不斷改進運作模式是肯定的。
我的第三個觀點。智慧物流、物流大數據這些概念從理論上講非常有價值,但是目前的行業情況是虛火過旺,數據不足,炒作有余。
智慧物流和物流大數據這些新概念近幾年如火如荼,物流行業的各類會議這幾個詞是熱點,如果不出現,這個會議就沒有檔次。但是我們產業界要清醒地認識到,不管是智慧物流還是物流大數據,基礎是物流過程積累的數據。這些數據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需要花大力氣采集、整理、處理。積累物流過程的數據,實際上就是一個物流業務數據化的過程,從目前我們國家物流行業的實際情況看,這是一個艱巨的過程。
我的第四個觀點,物流企業家要慎重對待互聯網轉型。
根據我的研究,物流行業的互聯網化是一個必然趨勢,具體到一個物流企業,實現互聯網化其是有規律可循的。我總結了物流企業實現互聯網化的三條路徑。
第一條路徑,對于極少數的企業,通過互聯網提供物流行業所需要的一種特定公共服務,成為服務物流行業的互聯網公司,因為互聯網本身的高度壟斷特性,這類公司數量不會很多。這類公司是科技企業,是服務物流行業的互聯網公司,不是物流公司,不做具體的物流業務。
第二條路徑,對于一部分規模較大的物流企業,自己有很強的業務話語權,經濟體量足夠大,可以考慮通過自己構建信息系統,打通自己業務上下游的信息傳遞互動,這類公司是物流公司。
第三條路徑,對于廣大的中小物流企業,自己的經濟體量,經濟實力不足以獨自構建系統,需要接受第一類物流互聯網公司的公共服務實現自己業務運作的互聯網化,這類公司是物流公司。
我的第五個觀點,新零售背后對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
2017新零售是個熱點。以我對新零售的研究,我認為新零售的核心其實是對消費者消費行為的精準記錄、分析、預測,以及在這個基礎上的精準供應鏈物流服務,至于什么無人值守收銀不是核心問題。如果新零售這種模式得以推廣,那么必然會對物流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簡單講,物流服務要能適應新零售帶來的精準物流服務。物流服務要適應新零售,背后的運營基礎是信息化水平,是物流過程信息的開放和透明,只有物流過程信息充分開放和透明,才能實現零售和物流過程的無縫對接。
我的第六個觀點,物流企業要意識到積累業務數據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物流企業很少積累物流業務數據。缺乏對物流業務數據的積累,已經開始制約對物流企業的信用評估體系建設、制約物流企業接受正規的金融服務、制約物流企業對業務過程的優化。這個局面應該被打破,物流企業應該意識到積累業務數據的重要性。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冷鏈公司,能夠把它的每趟次運輸過程的溫度數據都采集記錄下來,如果它累積干了10萬趟次運輸,每次都在甲方約定的溫度范圍內,甲方都很滿意,這些數據都有記錄、可查詢,這些數據就是這個冷鏈公司無聲的信用證明!再比如,如果能積累城市配送車輛的運行軌跡,并對這些數據分析優化,提出更優化的城市配送線路,就能有效降低對城市配送司機的個人經驗依賴,提高配送效率。
上面是我對物流行業一些熱點問題的思考,我希望能夠啟發到廣大物流企業家,共同推動物流行業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