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的嘴,我信了你的鬼
?
?
前些年,索尼公司開發了一款新的音箱,于是公司的市場部邀請一部分客戶做了一次訪談。在談到大家對音箱顏色的偏好時,大家紛紛表示,自己喜歡青春靚麗點的顏色,如藍色、綠色、黃色等。
?
這些說法得到了在座的各位客戶的認同,于是這次訪談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會后,索尼市場部的同事宣布贈送每人一個音箱作為答謝,有各種顏色,大家可以自行挑選。
?
最后的最后,客戶們都帶走了黑色的音箱。
?
很多人在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后啞然失笑,而我卻更多地感受到了一種戲謔和無奈。
?
如今的時代,是一個開口稱產品、閉口談客戶的時代,無數項目從業人員把“客戶至上”當作至高無上的信條,把客戶說的每一句話奉為圭臬。他們有著千變萬化的客戶調研手段,手里拿著各式各樣的行業報告,但是往往在面對客戶的七嘴八舌時亂了方寸。
?
我們能相信客戶的判斷嗎?我們該怎樣分辨客戶的需求呢?面對客戶各種各樣矛盾的建議,我們該怎么做呢??
?
(1)你想要,拿錢來。客戶期望總是比能交付的要多。區分需要的與想要的一個最佳實踐是:客戶愿意付錢的是真正需要的,否則就不是其需要的。
?
(2)少關注客戶說什么,多關注客戶真實發生的行為。很多時候,客戶說話既沒有認真思考,更不用付出代價。
?
(3)時刻記住項目是一個業務過程。
?
?
莫斯科法則
?
?
莫斯科法則(MoSCoW)來源于短句“Must or Should, Could or Won’t”,是用于需求排序的工具(見圖1)。我們通過技術價值和業務價值的高低形成4個組合,從而確定需求的真實性。
?
?
(1)必須有的(Must Have)。被標記為“必須有”的需求對于當前的項目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不提交這些功能,就意味著失敗。常用的判斷方法包括:
?
1)如果沒有,則項目沒有意義;
?
2)如果沒有,則不合法;
?
3)如果沒有,則不安全;
?
4)如果沒有,則不能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
?
(2)應該有的(Should Have)。對于當前項目,重要但不是必須的,往往是因為在時間上不是關鍵的特性或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因此可以暫時不提供,可以在下期項目中提供。常用的判斷方法包括:
?
1)重要但不是生死攸關的;
?
2)沒有的話可能會很痛苦,但解決方案仍然可行;
?
3)用一些臨時的權變措施解決,如管理期望、犧牲一些效率、提供替代方案等。
?
(3)可能有的(Could Have)。如果有的話,會提升一些商業價值或客戶體驗,時間和資源允許的話將會提供這些功能。常用的判斷方法包括:
?
1)想要或期望有,但是重要性較低;
?
2)沒有的話影響較小。
?
(4)不會有的(Won’t Have)。各相關方一致認為技術和業務價值不足的特性,這種特性本次項目不考慮,未來項目是否考慮屆時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