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14日報道港媒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即將出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透露,中央近期會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而三地政府會在21日于香港舉行宣講會,屆時國家發改委高層、三地政府領導將出席。她表示,規劃綱要提的是大方向,不會如施政報告般列出多個要執行的項目。
據香港《信報》2月13日報道稱,外界普遍預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會較多著墨科技及稅務,但不會有具體的細節。據了解,中央將在宣講會舉行之前公布規劃綱要。
林鄭月娥12日出席行政會議前重申,大灣區建設已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中央領導有很大期盼及支持,希望粵港澳政府能尋求創新突破,建設成世界性高水平的灣區。
但林鄭補充,主要內容是規劃的綱要,不要預期如施政報告般,有數百項措施可實時落實執行,很多只是大方向,并且由三地政府在中央部委配合下設計新措施。
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出席新春酒會活動時透露,12日已收到邀請出席宣講會。他認為,大灣區幅員廣大,商機多,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具備潛力,大灣區會帶動香港創科及金融,亦帶動律師等專業服務;中國的科技一日千里,長遠而言,香港要把握這個機遇發展科技。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亦說,相信綱要出臺,有助香港及內地城市相互配合發展,同時希望香港在科技發展上提供相應配套。
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預計,規劃綱要主要涉及大灣區內各個城市的定位或發展方向,未必有具體細節,定出一些大方向,由相關部委擬定政策細則。
另據《香港經濟日報》2月13日報道稱,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即將出臺,九市兩特區將有清晰分工定位,惟并不等于之后一條大直路,各市間仍存在競合,關鍵在各方須以多贏心態,結合力量把大灣區做大做強。
報道認為,跟舊金山和東京灣區相比,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是個大挑戰,因涉及兩種制度、三個不同關稅區,各市之間經濟發展差異大;但亦正因如此,互補合作空間也大,若充分合作,發展潛力驚人。
報道稱,有了規劃綱要,在中央協調下各市將按不同城市的發展歷史、階段和優勢,會有明確定位分工。例如香港金融不但是大灣區內最強,而且是能與紐約和倫敦比肩的國際金融中心,故擔任主導角色是無可置疑的,尤其可借此聯通國際的金融中心平臺,推動區內其他城市的金融與各行業發展。
但各市無疑在其他不少方面都存在競合,例如貿易、航運和創科。以創科為例,從產業鏈著眼,香港強于上游的科研,因有堪與世界著名學府比肩的大學群、達到國際水平的知識產權保障、獲國際認同的良好法治等,令國際愿與港進行科研交流。而深圳和東莞在創科產品開發和先進制造業有優勢,故三地可互補優勢,香港搞科研,深莞進行試驗和生產。
報道還稱,大灣區并非只講合作,還存在競爭,可鞭策各市奮發向前,不進則退。例如,東莞亦以深圳創科中心為發展目標,結果在良性競爭與互動下,兩個城市的創科產業都得到大步發展。
報道稱,因此大灣區內存在競爭是必然事實,但不一定是壞事,關鍵要更著眼于合作機遇,促進優勢互補。未來有了中央的規劃以及相應的具體政策,從中協調,還需要地方政府與業界共同摸索磨合。只要從多贏角度出發,大灣區的潛力可望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