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曾經做過一個類似“遇見更有趣的世界”的事件營銷,佟大為、任向暉等一波明星和企業家成為UBER代言司機。UBER讓人意識到它的產品魔力:今天給你當司機的,可能是天王巨星,也有可能是軟萌妹紙,更有可能是隔壁老王,每一次使用UBER就像拆生日禮物一樣充滿驚喜。
?
服務對象不確定所帶來的意外驚喜,這讓吃瓜群眾們所喜聞樂見,因為人往往對不確定性充滿美好的期待。而服務本身?在C端出行這樣的標準化場景下,安全送到也就基本OK了。
?
如果是B端的企業客戶,能接受這樣的“驚喜”嗎?今天的倉庫是1000平的,明天給換個500平的試試?今天的配送時效不能履約了,改明天再送行嗎?
?
對于B端客戶來講,服務往往是自身生產經營鏈條中的一個環節,如果這個環節是不確定性,就會觸發極強的牛鞭效應,一個小疏忽可能會導致一個極其嚴重的后果,甚至波及到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終端客戶。比如入庫時出現了備錯貨的情況,那么影響的不僅僅是倉儲這個環節,在之后的配送、交付時,都會出現拒收、退貨、成本浪費、逆向物流等情況。
?
因此,B端客戶需要的不是充滿未知的信息撮合型平臺,而是一個靠譜的乙方,能夠用確定性的服務去滿足B端客戶各個環節的需求。
?
而確定性,就是達到事前承諾的標準。
?
如何保證服務的確定性?最有效的方式是:做重。
?
當然,重資產只是表象,重運營才是核心。以物流行業為例,在筆者看來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輕資產物流企業,優秀的企業做得都很重,無非是表現形式不同。
?
以國內追捧為輕資產神話的無車承運人企業C.H.Robinson為例,通過其年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2015年C.H.Robinson資產總額為32億美元,其中流動資產為21億美元,占總資產的65%。流動資產中應收賬款為16億美元,又占了流動資產的75%,約占總資產的50%。這個數據體現了:C.H.Robinson的業務特征是以承運人身份深度介入運輸過程,提供跨境乃至全球貨運解決方案,參與到了賬期和交易結算過程中,是一個典型的深度運營的模式,而非一個簡單的卡車信息撮合平臺。
?
從短鏈到長鏈:構建一站式全鏈條服務
?
C端交易的特征是人與人或人與商家的短鏈互動; 而B端交易的特征是包含整個采購、生產、制造、干線、倉儲、分銷(可能是多級)、配送等多個環節之間的長鏈互動。
?
比如外賣,做的是商家和C端消費者之間點對點餐飲配送服務;而易貨嘀所從事的B2B城市配送,做的是面向B端企業級客戶的倉儲、配送、IT、供應鏈金融等全鏈條服務,其中還涉及到上游供應商、承運商、合作伙伴和終端收貨人等多種角色。
?
因此,“單點爆破”的方法論在C端很有市場,只要在一個足夠小的點上切入并做到極致體驗,總有人為此買單;而適合B端的價值觀應該是“十節甘蔗”,即盡可能地覆蓋B端客戶供應鏈上足夠多的環節,形成整體的解決方案。因為,B端客戶的需求是一個長鏈,僅僅在一個節點上做優化,對整體效率很難有本質上的提升。
?
以B2B城市配送市場為例,單次配送耗時平均在3小時左右,其中2小時左右花在倉儲這個環節,只有1小時左右花在配送和交付環節,再加上配送過程中存在諸多不可控因素(限行、堵車、收貨人不在等等),如果僅僅把配送這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對城配整體效率的提升仍然極其有限,因此易貨嘀給客戶提供倉儲+配送的倉配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就是希望能夠從本質上全面提升效率。
?
因此,服務B端客戶,要跳出C端用戶的單點極致思維,把服務的鏈條做長,盡可能去提供全鏈條一站式的解決方案。
?
從無差別到行業差異:聚焦垂直行業形成解決方案
?
C端往往只有消費能力和消費習慣的不同,但B端存在巨大的行業差異。
?
還是回到UBER,今天不管是吳彥祖還是林志玲開UBER來接你,你的最終目的就是出行,不是跟司機談戀愛(當然也不排除有人就是抱著這個目的)也不是跟他們談業務,頂多在車上聊聊天,或者需要一個充電寶,這是一個非常標準化的場景,幾乎所有的司機都能滿足你的需求。
?
但是對于B端來說,隔行如隔山,不同行業需要完全不同的服務,需要完全不同的能力。還是以城市配送為例,電商平臺需要滿足潮汐需求下的運力供應能力;零售和商超客戶需要高效的多點配送和循環取貨能力;大家電和家居行業需要送裝一體能力;生鮮行業需要冷鏈和溫控的能力等等。
?
這樣的現象帶來兩個結果:首先,打造不同行業的服務能力需要長時間沉淀,因此B端跨越行業壁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也造成了B端企業很難像C端企業一樣直升機式的爆發式增長。
?
其次,因為相比于C端通用標品搭載平臺的運營模式,服務B端需要行業定制化的服務,沒聽說過有哪家服務B端的企業可以依靠一套標準打天下。比如滴滴的模式,可以很好的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因為它面對的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提供優質的司機和車輛就可以。而在B端的城市配送行業,由于客戶所屬不同行業,除了司機和車的問題,還要考慮貨的問題、倉的問題、線路的問題、流程設計的問題、履約交付的問題等等,無法用一套標準去滿足所有的行業。因此,服務B端本質上是要深度聚焦垂直行業,形成行業解決方案,從而打造成行業壁壘。
?
從單點到網絡化:只有網絡化的企業才能服務網絡化的客戶
?
C端用戶是一個物理的單點個體,比如我做為一個個體,無法同時在多個不同的物理空間出現:我不能夠同一時間既在杭州又在上海。因此,C端的線下消費半徑就是步行或輕交通能到的,也就是同城。就好比你需要買一碗粥,這碗粥送到你手里的時候,要熱,要不變味,那么它的門店就不可能離你太遠。
?
但在B端不同,中國地大物博,有很多大B企業本身就有很強的網絡化特征,在全國乃至全球多個城市都有業務,所以這些大B企業需要全網型的服務,而不僅僅是單一區域的服務。比如你要服務一家全國性的大家電集團,而它全身是在全國進行全渠道分銷的,你的供應鏈網絡能否和它的全國銷售網絡匹配?你能否提供全國多個城市的深度服務能力?
?
因此,只有自身網絡化了,才能提供網絡化的服務。所以做B端市場的重大前提是自身盡快布局多個區域和城市,形成全國網絡化,而不是僅僅滿足于單點深耕。
?
從移動互聯網到物聯網:連接萬物方能為B端賦能
?
2013年我在阿里工作,彼時阿里提出了以WIFI、4G、智能手機為基礎設施,以APP為入口,以消費為場景的“all in 無線”戰略。
?
4年,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幾乎滲透了所有消費端場景,這是因為搭載在手機端的APP對于連接C端有著巨大的優勢,可以說移動互聯網就是為C端而生的。
?
但是,移動互聯網但對于B端場景的滲透和效率提升,幾乎是無能為力。
?
以物流這個典型的B端行業為例,其場景下有人、車、貨、倉、場(站)五大基本要素,APP只能連接人(即司機),其余的要素幾乎全在線下,且車聯網、智能倉儲、智能園區、貨物數據標簽在物流行業的應用又還很早期。這也導致互聯網+物流的運動轟轟烈烈搞了幾年,對物流行業本質上的變革提升極其有限。如果把場景放得更長些,在整個生產制造過程當中,機器、設備、原材料的整個大供應鏈流程中,移動互聯網就更加沒有存在感了。
?
因此,僅僅依靠移動互聯網技術,對B端的效率提升可以說是隔靴搔癢。甚至用建立在移動互聯網基礎上的APP會員、DAU、MAU這些指標去衡量B端的痛點解決和價值體現,則更加貽笑大方。
?
B端的場景除了人,還有大量“物”的存在,只有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發展起來了,才談得上用技術為B端賦能。
?
傳化在30周年慶典上發布了“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新戰略,并將上市公司傳化股份更名為傳化智聯,其本質就在于未來要大力發展物聯網和智能物流技術,實現“喚醒萬物”和“萬物智聯”,連接一切的物流要素,從本質上真正解決物流痛點。
?
易貨嘀CEO秦喻精彩觀點
?
1.城市配送市場觀點:城市配送增量市場與存量市場
?
城配是一個存量很大,同時增量也很大的市場。城配市場的體量是快遞市場的兩倍,貨車司機的人數是出租車司機六倍。
?
城配的增量到底來自哪里?我認為來自三個地方:
?
第一個就是品牌的分倉配送。之前我們在網點買一個商品,你會發現發貨地址和商家的地址是一致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商家的地址在杭州,發貨的也許會在義烏,這就是通過建倉來實現的。
?
現在很多品牌把倉建在城市的周圍同城發貨,這種分倉和前置倉的出現意味著把以往的干線物流切成了很多配送。
?
第二個就來源于很多新興的業態和新觸發的業務。新的模式要想活得好,背后就必須有成熟的物流供應鏈體系,這一點我們通過共享單車已經了解到了。單車是這樣,其他的業態也是如此。但是,我要提醒的就是風口也意味著風險,在接受增量的同時也要警惕風險。
?
第三個就是新零售。新零售給物流帶來了3個增量,首先就是市場上增加了很多新零售的創新企業,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增量。
?
但是這個增量是表面的,更大的增量來自于零售體系中商流和物流的整合,之前便利店的物流的需求物流企業都是無法觸摸到的,基本都是老板開店自己開車去進貨,現在出現了很多B2B零售企業,在整合下游的零售小店。最后一個就是出現了大量的B2B零售平臺。
?
2.關于城配企業競爭力:傳化物流生態體系與資源依托是核心競爭力
?
“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的是全鏈條服務,涉及到采購、生產、配送、消費各個環節,這是單一的城配公司無法提供的。”而從KA—SDS供應鏈定制解決方案的三大獨特優勢中不難窺見,傳化物流生態體系的強大資源依托,形成了其核心競爭力。
?
傳化物流以“中國公路物流整合運營商”為定位,基于運力整合,以“物流+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商業模式,重點服務中小型制造企業、商貿集聚區,依托遍布全國重點樞紐城市的公路港網絡,服務中小企業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
目前,傳化公路港已在全國80個多個城市布局,全國實體公路港平臺網絡漸成;以車貨匹配和商圈服務為基礎的物流O2O平臺陸鯨,城市物流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易貨嘀,用戶規模和業務增長迅猛,獲得市場認可;傳化支付、商業保理、保險經紀、融資租賃等金融業務快速探索培育,相關資質獲取進展順利。
?
“依托傳化物流生態體系,易貨嘀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入口級應用’的優勢,有效整合傳化體系下的物流、互聯網、金融產品,借助體系中其他成員提供的增值服務,形成業務閉環。”秦愉表示,“最終,易貨嘀將形成全方位、全鏈條的城市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服務于客戶需求的升級。”
?
城配市場的未來發展
?
3.城市配送方向 網絡化服務是方向
?
第一句話就是,用技術連接社會化的倉儲運力資源。在這點上易貨嘀和很多同類型的企業是不一樣的,站在易貨嘀的角度我們是既沒有倉也沒有車的,但是站在傳化的角度我們是既有倉又有車的。
?
第二句話是,搭建一個全國的城市配送網絡。這一點就是我前面所講的B端客戶所需要的網絡化。
?
第三句話則是,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城配解決方案。易貨嘀依托傳化生態體系的資源:公路港、干線、運力、金融,為客戶提供倉儲+配送+IT的一站式服務。
?
4.產業趨勢:城配行業的大趨勢趨勢
?
我認為城配行業會有這么幾個未來趨勢:
?
第一個趨勢我認為要重新定義客群,找到服務敏感型客戶。城配行業需要重新定義,不僅是供給側而是需求側,要找到那些服務敏感型客戶,即城配未來真正的客戶。
?
第二個就是實現倉配一體,做集約共同配送。未來城配企業只有車是遠遠不夠的,還得有倉,易貨嘀有很大的優勢,因為在每個城市都有傳化公路港。
?
第三個要從優質運力做到到整體解決方案。客戶需要的不僅是一個好司機,需要的是整體解決方案,往往會超出物流的范疇。
?
第四個是末端延伸,從同城延伸到城際。未來1—2年內可能不會有城配公司提法,可能是綜合性物流公司,要做城際間的一些運輸,所有的城配公司必須跨出這一步。
?
第五個從生意驅動走向數據驅動。現在很多產品決策都是來源于客戶,說當下需求滿足當下需求,而城配企業必須比他看的更長遠,產品要帶著面向未來和前瞻性的因素,而那個因素從哪里來?就是從海量的數據中來,預測未來靠的就是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