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2015年,中國快遞或進入五毛時代,又或者連5毛都賺不到了。
崩潰邊緣,中國快遞進入五毛時代
或許是沾了電商和馬云的光兒,中國快遞業于2014年多次登上門戶網站的頭條,比汪峰牛,單日最高送貨量達到100000000件,成為業界廣為流傳的佳話,而快遞哥也一改平庸形象,變身高校女生最期待的暖男,傳說中他們能月入過萬,羨煞了白領和公務員們。但業內人士對此卻不以為然,或者說無心去炫耀,因為只有身處其中才知道快遞業只是表面風光。如前文所述,中國快遞在2014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過程卻充滿了枯燥和心酸。
筆者有一位做快遞的朋友,他常常抱怨在雙十一高峰期疲于奔命,由于業務量激增,加之,電商大佬慣壞了消費者,很多人都要求24小時到貨,這位朋友實在想不通,諸如衣服、鞋子類的商品有什么必要24小時到貨?但正是這種“過度要求”讓整個快遞業陷入了癲狂的節奏中。為了滿足要求,他們需要擴大倉庫場地、增加分揀設施等等,這些都拉高了快遞業的日常運營成本。最難處理的還是人力問題,業務高峰期,快遞攤主需要雇傭更多的臨時工,他們在技能和服務意識方面都顯得比較業余,潛在的風險非常大,更大的麻煩則來自于快遞哥無法控制的貪欲。眾所周知,快遞業采用計件支付工資,送的越多,收入也越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給快遞哥帶來幻覺,他們主動壓縮休息時間,像上了發條一樣機械苦干,但卻常常因身體過于疲憊,導致送貨量仍不盡如人意。在送貨高峰期,快遞哥每天都上演生死時速,他們恨不得成為哪吒,腳踩風火輪地穿梭于城市之間,嘴里還念念有詞,哇呀呀呀呀…好像一停下來手里的快遞就會變成手雷爆炸一樣。從快遞哥的人生經歷看,月入萬元真不是什么好事兒,交通意外尚不是終極傷害,途中猝死才最值得深思。
其實,快遞哥的崩潰也只是整個中國快遞業的縮影,更大的崩潰則來自于整個行業恐將進入洗牌時期。隨著運營成本的上升和無序競爭的加劇,中國快遞業的利潤已經一降再降,從最初每件一塊錢的利潤,到現在不到五毛的利潤,2015年很多企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虧損,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實力,未來三年內,中國快遞公司勢必會出現大面積的倒閉潮。顯然,國內四通一達可能還扛得住,但大量的二三線公司可能會直接關門,更慘的是,其他行業公司倒閉之后還能尋求收購,但中國快遞業因模式單一、業務重合,這些將死的企業連“被收購”的機會都沒有,是真正意義上的死無葬身之地。
外狼入侵,倒逼中國成快遞強國
中國快遞讓人擔憂,是因為他們2014年的輝煌依舊是由快遞員的兩條腿和廉價的電動車來完成的。在業務量最大的時候,快遞公司的領導還要費盡心思地歌頌基層員工,讓他們保持“吃大苦,耐大勞”的崇高精神,最好能有“為中國快遞業奉獻終身”的覺悟。商業的運作大都如此,每個人都盼望著擺脫勞動,然后反過來去歌頌勞動人民,從而在相對小強度的勞作下獲取高額利潤,但誰也不是弱智,大家都需要生存和幸福感。當利潤下降、工資逐漸降低,贊美之詞漸漸失效之時,歌頌群體和實干群體間就會爆發不可調和的矛盾。筆者那位朋友在雙十一或者快遞哥中途猝死就是這個矛盾最集中的體現。
如前文所述,中國快遞沒有一個健康的發展模式,這種不健康性最集中的體現就是透支人員的體力和無序的惡性競爭,換句話說,誰能率先解決這個兩個問題,誰就能存在下去。
事實上,從整個人類歷史來看,由機械取代人工,甚至由畜生取代人工都是一種進步,比如原來由人工拉磨,后來由驢拉磨,再后來人只要按啟動鍵就可以了??爝f業自然也要遵守這個規律,筆者認為,哪怕單純地用騾子送快遞也比狠操快遞哥要強。當然,現代社會不會再讓騾子上路了,更靠譜的手段來源于無人機的配送,這也是中國快遞業最該關注的技術方向。事實上,早在去年順風快遞就曾被爆出內測無人機送貨的消息,但也僅僅停留在試驗階段,因技術、成本和中國地理環境的復雜度,這個試驗沒能取得成功,隨后也就沒了下文。
相比之下,國際上的快遞巨頭則要深入地多,美國亞馬遜公司正在大力發展無人機送貨業務,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戰略性成功,他們的庫房里已經有機器人在進行簡單的配送工作,不僅能替自然人完成枯燥之工作,還能縮短訂單平均處理事件,最大降幅是從1個小時縮短到了13分鐘,更關鍵的是,機器人從來不會暴力分揀,也不會記錄用戶的信息并把它們倒賣出去。其實,從技術水平來看,現有機器人已經能滿足一些快遞行業的需求了,畢竟,貨物配送或者運輸的指令比起工業機器人、組裝機器人要更簡單一些,但目前造價仍然比較高,亞馬遜為了實現自己的戰略甚至花費8億美元專門收購了一家機器人制造公司,短期內回本很難,但長期來看,這筆買賣絕對價值連城。而中國的快遞企業最缺的就是這種前瞻性,以及長期發展的戰略氣魄,這也是為什么三家洋快遞獲得快遞牌照之后,筆者隱約聞到一股“狼來了”的味道兒。
另外,中國快遞之所以容易進入無序競爭,死拼價格,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服務趨于同質化,這和團購、手機、電信服務如出一轍。事實上,同質化競爭一直是中國商家的重要屬性,一旦有賺錢的模式被發現,僅僅一秒鐘就會涌現成千上萬的模仿者。其實,中國快遞業2015年勢必會開始血雨腥風的洗牌,最容易留下來的就是那些資本雄厚的企業,而一些小型企業要想繼續生存就需要比大企業多動腦筋,走差異化服務路線,比如細分的場景快遞、走向農村的快遞、走向西部的快遞等等。此外,本文主角快遞哥也有巨大潛力,商家完全可以借助如今快遞哥爆紅的形象進行明星式包裝,想象一下,要是貝克漢姆給女朋友送快遞,她會嫌棄其來晚了嗎?我想到那個時候,快遞哥就是不是馬仔了,有可能直接變成馬云…當然,這只是一些零打碎敲式的點子,中國需要更系統性的創新,比如城市電子商務系統、大物流系統,同城快遞增值服務等等。
總之,在面對行業洗牌颶風和外狼的入侵時,中國快遞不能僅僅滿足于五毛時代,怎么也得一塊五吧,這不是面子問題,而是肚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