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网站,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图片欧美,亚洲综合欧美在线,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桃

當前位置:首頁 > 物流資訊 > 物流熱點
建設投入是普通物流的5~10倍!一場疫情,讓這種物流的建設迫在眉睫
2020年10月27日 17:46 來源今日頭條 瀏覽157
?有一種物流,只有在非常時期才會使用,并被頻頻提及。

比如應急物流。

2020年初爆發的疫情讓應急物流成了高頻詞。應急物流在我國的發展處于什么地位?作為食品和藥品運輸中使用較多的應急冷鏈物流,面臨哪些問題?突發情況發生時,跨國供應鏈應該如何應對?

?

10月24日,第六屆鄭州地方高校職業技能競賽現代物流職業能力賽暨應急物流研討會在鄭州財經學院召開,多位專家、學者就應急物流的發展變化進行了深入探討。

一場疫情,把應急物流建設推到臺前

我國現代物流產業迅猛發展。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到298.0萬億元;2020年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123.4萬億元。

我國的交通運輸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也在不斷加強,順豐、中鐵快運、中國郵政速遞、德邦、京東等一大批大型物流快遞企業活躍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線,在城市中更是實踐運用了無人車、無人機、無人倉等先進技術手段,以及次日達、當日達等創新服務模式,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和滿意度。

“正是因為有這樣強大的物流服務保障能力,以至于曾有個別專家學者認為我國沒有必要開展應急物流建設。”2020年10月24日,第六屆鄭州地方高校職業技能競賽現代物流職業能力賽暨應急物流研討會上,中物聯倉儲專委會專家、西安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宋元放稱,今年年初在武漢爆發的疫情把問題暴露了出來:不少職能部門都在盲目等待市政府調度安排;各運輸企業和很多車輛都在待命,卻不知令?從何來;應急物資入漢起初需要市應急管理局審批通過,后來交由省交通運輸廳管理;武漢各個具體層面的對接,基本上處于群龍無首狀態,捐助方、醫院方等都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自我解決問題。

這樣混亂的局面,嚴重影響了醫療物資、生活物資及時有效的供應保障,宋元放稱,現實表明,應急物流不僅要建,還要更加重視,更要見成效。

應急冷鏈物流的投入是普溫物流的5~10倍

應急冷鏈物流,是應急物流中一個重要的專業化模塊,主要針對突發公共事件進行運作。

因為能夠滿足食品、醫藥等易變質或易腐、生鮮產品對溫度控制的嚴格要求,應急冷鏈物流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適應應急物流保障需求方面的作用愈加凸顯。

10月24日的研討會上,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物流與電商學院黨委書記于曉勝認為,和普通物流相比,應急冷鏈物流特點比較突出:專業性更強,對設備要求更高,在應急情境下,冷鏈設備不僅要在復雜惡劣的環境中具有保持藍冰以至干冰級低溫的功能,往往還要面臨嚴酷的道路(航道、航線)條件,要求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性、可靠性;

風險更大,操作具有更強的政府強制性,在應急情況下,非常容易引發司乘人員傷亡、設備故障損壞、載運物資失效等問題,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急冷鏈物流往往帶有強制性,通過行政手段下達指令,由政府買單完成應急冷鏈物流保障任務;

應急冷鏈物流對裝備技術要求高,不可避免地帶來設備購置和使用維護成本的大幅攀升,與常溫物流比較,冷鏈物流系統的投資要高出5~10倍,甚至更多,但出于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考慮,其社會效益非常明顯。

政府財政補貼應急冷鏈物流,鼓勵其快速發展

正是因為投入高、風險大,于曉勝稱,我國應急冷鏈物流發展目前面臨著設備不足、標準體系不健全、分布不均衡等問題。

應急物流強調緊急調運的及時有效,強調整個冷鏈的無縫銜接,自然對鐵路冷藏車、冷藏汽車、冷藏船、冷藏集裝箱等低溫運輸工具和野外應急情況下冷藏、冷凍設備的數量規模和技術性能要求較高。

但我國能夠用于野外應急條件下的冷藏、冷凍設備不足;冷藏保溫汽車的占有率極低,僅為貨運汽車比例的0.3%,而美國為1%,英國為2.6%,德國更是達到了3%。

在冷鏈物流標準方面,對于應急方面的要求體現不夠明顯,如應急物資包裝與標識的標準尚處于空白,應當加以完善。

就分布而言,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應急冷鏈物流的發展優于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城市的冷鏈物流基礎優于農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優于中小城市。

?這種情況下,應急冷鏈物流該如何發展?

于曉勝建議,政府應當出臺優惠政策,給予應急冷鏈物流以必要的財政補貼,并通過必要的立法和行政手段,優化配置市場資源,鼓勵引導應急冷鏈物流的快速、健康發展;依托行業協會,逐步制訂、完善標準規范,并建立滾動發展機制,實現應急冷鏈物流的標準化;目前應急冷鏈物流還缺少統一的指揮調度,應在應急管理職能機構中指定專人負責,專司應急冷鏈物流的統籌規劃和管理運作,并在全國范圍建立健全應急冷鏈物流運行機制。

多網融合可拉動跨境供應鏈管理走出收益洼地和競爭洼地

疫情發生時,跨境供應鏈曾發生限鏈、斷鏈現象。

21世紀的競爭不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鄭州財經學院現代物流與管理學院物流教研室主任、中國物流學會理事劉雨平稱, 面對突發事件時,發達國家對于跨境供應鏈的管理,可供中國借鑒。

其中,美國的跨境供應鏈管理,一是加強跨境供應鏈管理安全風險評估及預警,促進商品高效、安全運輸,培育有彈性的跨境供應鏈;二是以國家安全為導向,構建健康、安全、具有彈性、完整的制造業與國防工業供應鏈。

日本則將構建跨境供應鏈作為重要的經濟發展戰略,發布了《日本振興戰略》,設立專門委員會幫助中小企業參與自貿區供應鏈管理。

英國則把跨境供應鏈管理作為制造業發展的關鍵要素,支持制造業和跨境供應鏈管理創新,提升全球競爭力。

中國的跨境供應鏈該如何管理?

劉雨平建議,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市場全球化,充分發揮大型企業集團的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完善我國高新技術供應鏈,加大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力度,設計、扶持、壯大高新技術供應鏈。

構建預警預案,建立健全跨境供應鏈管理應急響應機制。定期排查跨境供應鏈的風險點,優化產業鏈布局,健全完善應急國際物流預案、國際商務預案及跨境供應鏈金融預案等。

跨境供應鏈的各節點企業,在庫存控制中要持有足量的安全庫存。非常態下需要加大政府引導與管控,特別在企業減負、自主創新、新基建投入和金融安全等方面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

加大開拓國內市場,完善跨境供應鏈中的國內子鏈,包括需求鏈和供給鏈。一旦遭遇突發事件,當一部分出點企業或子網不能準時分銷時,迅速啟用另外一部分出點企業或子網,不至于造成跨境供應鏈“斷鏈”或“堵塞”。

(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修改!)
最新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