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降低倉儲作業成本為目的的規劃要融合物流技術、信息技術、成本控制和倉庫的組織結構的一體化策略才能達到。
那么,倉儲物流的規劃要從哪幾個方面做才能夠實現成本的降低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包裝與容器的標準化
根據物流標準化做好包裝和物流容器的標準化,把散裝貨物、外形不規則貨物的組成標準的儲運集裝單元,實現集裝單元與運輸車輛的載重量、有效空間尺寸的配合、集裝單位與裝卸設備的配合、集裝單位與倉儲設施的配合。
這樣做會有利于倉儲系統中的各個環節的協調配合,在異地中轉等作業時,不用換裝,提高通用性,減少搬運作業時間、減輕物品的損失、損壞,從而節約費用,同時也簡化了裝卸搬運子系統,降低系統的操作和維護成本,提高系統的可靠性,提高倉儲作業的效率。
同一空間原則
倉儲系統中的作業應在同一層空間中實現,減少不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減少利用率和作業效率低和能源消耗較大的起重機械,提高系統的效率。
未來的拓展性
倉庫的建設和倉儲設備的購置,需要大量的資金。為了保證倉儲系統高效工作,需要配置針對性較強的設備;而社會物流環境的變化,又有可能使倉儲貨物品種、規格和經營規模發生改變。因此,在規劃時,要注意機械和機械化系統的柔性和倉庫擴大經營規模的可能性。
物料、貨物盡可能的減少處理次數
不管是以人工方式還是自動方式,每一次物料處理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費用,通過復合操作,或者減少不必要的移動,或者引入能同時完成多個操作的設備,就可減少處理次數。
最短移動距離,避免物流線路交叉原則
移動距離越短,所需的時間和費用就越低;避免物流線路交叉,即可解決交叉物流控制和物料等待時間問題,保持物流的暢通。
考慮到上述因素后,未來倉庫物流體系建設完整后,相信一定能夠在成本控制方面為企業輸送源源不斷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