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論壇上,張江波指出,國家發改委作為中國宏觀調控和經濟綜合協調部門,牽頭負責現代物流業戰略規劃和政策等工作。
“目前,我們正在牽頭編制‘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十四五’時期,我們將以推動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為重點,以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為目標,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現代物流業實現由大到強轉變為主線,深入推進現代化物流提質增效降本。”
他介紹,對外,要立足全面開放新格局,精準把握全球供應鏈體系,重構戰略機遇,努力適應復雜多變的國際經貿環境,為擴大對外開放提供堅實的保障;對內,要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順應技術創新應用發展趨勢,加快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全面提升物流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為此,“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重點推進八大體系建設:一是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運行體系,二是建立安全可靠的現代供應鏈體系,三是發展集約高效的物流服務體系,四是完善創新賦能的物流經濟體系,五是健全保障有力的應急物流體系,六是打造內聯外通的國際物流體系,七是培育分工協調的物流市場主體體系,八是夯實科學完備的物流基礎體系。
“通過八大體系建設,我們將加快推進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強大國內市場、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構建現代流通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張江波說。
他指出,物流業貫穿一二三產業,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對充分發揮物流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從國內大循環看,生產端要進一步營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環境,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為優化產業組織模式,增強區域優勢和產業競爭力提供有力的支撐。
在消費端,要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不斷深化物流與商貿協同發展,加速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數字化供應鏈的深度融合進程,促進新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
從國際循環看,預計未來十年,中國累積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新發展格局要求不斷調整優化國際物流格局,以更好適應對外貿易的方向、貨物出口結構、貿易方式等變化。